幸福就在你身邊
小的時候,在廚房跟在媽媽身邊繞,吃一個熱呼呼的丸子、嚼一塊生黃瓜,媽媽油膩膩的手時而摸摸我們的手,捏捏臉頰,嘴裡一編叼念:「出去出去,去外面玩,綁手綁腳的。」小時候夾雜著媽媽的汗味兒、油味兒,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。 青少年時期,偶爾的反叛,偷偷溜出去一下約會,拉拉小手共吃一盤ㄘㄨㄚ冰;在圖書館不小心四目交接,就覺得幸福的感覺滿滿的快溢出來。 離家工作,幾個女生擠在一張小床上訴說著將來;我們的夢想一個也沒實現,倒是那一段日子卻成了我們最美麗最想念的幸福時光。 幸福總是在小時候,在匆匆流逝的歲月裡;幸福總是在將來、遙遠的夢想中。其實只要我們多用點心,幸福就在隨手可得之處;在年邁的父母還把你當成長不到的小孩、在大熱天裡孩子給你一個粘答答的大擁抱,在老公心血來潮買回一把難看的花、在老爸大老遠提來一籃新鮮雞蛋、在女兒躡手躡腳出門上課,只為讓你多睡半小時……
身邊幸福的事實在太多了,只是我們一直忽略,平時忙著編織一個幸福的將來,而看不清幸福就在眼前,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生活當中,不必強求、不必嚮往。
一歲陪陪三年,三歲陪十年陪不完
一不留心錯過孩子的最佳學習時間,你可能要花更多時間經歷來禰補….很多父母常在子女成長到三、四歲突然才發現:「為什們我的小孩子以前不會這樣,現在怪毛病、怪脾氣統統跑出來?」顯而易見地,他們的子女可能在一歲的時候,「印記關鍵期」沒有掌握該階段學習的正確與矯正,並因過分保護以致種下壞習慣。此外,為充分掌握「印記關鍵期」的正確觀念與學習,小孩未來若遭遇學習障礙、挫折或招致大人責難,易致「行為上的退化」;長期下來可能成為「習得的無助感」。小孩一夕間的改變不容易為父母接受,更有甚者,他們容易遭受誤解,如:多數父母會認為他們只是鬧一鬧情緒,不要理他自然就會好了!究竟如何掌握「印記關鍵期」的學習與注意事項,這裡提供兩點淺見:
1.認知方面:「印記關鍵期」通常我們有固定的年齡時間,一個小孩的成長發育、外在刺激的條件不同有先後之分。不過有一個特徵可以供父母參考,當小孩在牙牙學語或對事物、環境有明顯好惡時,很可能以臻「印記關鍵期」了。這時候,為人父母者者應給予正確刺激及安全、健康的環境。例如:曾有五歲小孩患有夢魘捆擾症,曾臨床發現,他的父親經營地下鐵工廠,時常夜間有尖銳聲音刺激其聽覺神經,致腦部將尖銳刺耳的聲音完整紀錄下來,終成為每夜惱人的夢魘來源。
2.行為方面:「印記關鍵時期」是一個重要基礎學習的關鍵時期,忽視這個時段的學習,將導致往後學習效率不彰,甚至畏懼學習情況發生。因此,建議在行為徵狀部份,如果假定在一歲半致兩歲期間的小朋友,他們因該開始具備「模仿」的能力;在這個階段的父母,應該避免過度呵護,造成依賴,必須調整生活作息,嘗試與孩子獨處。例如:曾觀察兩戶對比家庭的小孩,一戶主張在一歲起每晚十點要求孩子就寢,家長暫停一切工作,在小孩房間說故事;另一戶讓小孩隨大人熬夜,想睡時才睡,糟糕的是,這戶人家沒有讓小孩在「印記關鍵期」學習獨立的能力,所以一直到十歲都要父母陪他睡眠,不然它半夜會害怕,睡眠品質很差。
愈早讓小孩獨立學習及嘗試學習上的挫折經驗,都有助於往後複雜的生活常規。
摘自中國時報
作者:柯華葳 出處:親子天下
家庭是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最初、也最直接的場域。家中藏書量與學童閱讀成就便成正比,家裡不論是成人或兒童書藏書量較多者,該家庭的孩童閱讀成就也比較好。不過這裡的書籍並不包括教科書…
回憶自己成長過程的閱讀之路,家庭真是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最初、也最直接的場域。我們肯定學校閱讀政策、所提供之資源、教師的閱讀教學等不同面向對於學童的閱讀態度、行為和興趣影響很大。但是,培養閱讀素養不是、也不能單靠學校的努力。
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上,家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而家庭裡有哪些環境因素與孩子閱讀素養的培養有關呢?研究指出,父母的社經地位、家中閱讀活動的頻率、家庭提供的資源、家長閱讀態度與興趣等等,都與引領孩子學習閱讀有關。
例如家中藏書量與學童閱讀成就便成正比,也就是說家裡不論是成人閱讀的書籍或兒童書,只要數量較多者,該家庭的孩童閱讀成就也比較好。不過這裡的書籍並不包括學業上必看的教科書。所以,送課外書給孩子當作禮物,是聰明父母的不二選擇。
再者,如果學齡前父母子女一起閱讀的活動頻率越高,包括親子一起「看書」、「說故事」、「玩文字遊戲」、「讀招牌或標籤」等,子女的閱讀成就就越好。當然,如果父母有著正面的閱讀態度,那麼子女的閱讀態度通常也很正面。因此,我們可以這麼說,培養閱讀素養不僅是老師的責任,也是家庭的責任,而且在家庭的部分更重要,因為更需要從小做起(請參見《教出閱讀力》)。
作者:採訪整理/蔡珮瑤 出處:親子天下
要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,吃對食物很重要,營養師建議的8種吃出好情緒的食物…
親職教育座右銘
*在批評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譴責。
*在敵意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對抗。
*在嘲弄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羞怯。
*在恥辱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侷促。
*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忍讓。
*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自信。
*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感激。
*在公平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正義。
*在贊同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自愛。
*在接納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去愛。
*在分享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慷慨。
*在賞識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目標。
*在寧靜中成長的孩子,心境平和。
傾 聽 與 表 達
現代的父母常有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困擾,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增距。其實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與孩子溝通的態度,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也並非難事。
「傾聽」是最好的方法,試著去了解孩子的感受,不加入自己的分析、意見、評價,自然流露出接納孩子、信任孩子,孩子也會因此學會接納自己,養成自信,成為獨立自主、有責任感的人。此外父母亦需多學習表達感覺,父母也會有感到沮喪、難過、喜悅、興奮、疲憊、懊惱的時候,此時,亦可將感受清楚、真實的傳達給孩子了解。例如,當父母疲倦不想跟孩子玩時,可以表達:「我累了,我想休息!」,而非將矛頭指向孩子:「你很煩!」。
我相信一般父母不容易對孩子表達感覺,大部分原因是認為表達感覺是暴露出弱點,擔心父母的「權威」被拿掉,其實,孩子會學習父母也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覺,進而學習體諒父母。
每一位為人父母者在與配偶、朋友、親戚、同事的關係中,有時為了維繫與他人的良好關係,必須改變自己;同理,與孩子相處,父母是否也可以改變自己抱持的態度呢?父母如能多「傾聽」與「表達」,如此親子關係必然可以非常融洽,願我們為人父母與師長都能做到「傾聽」與「表達」。 (出處:永春國小輔導刊物)
~~在贊同中成長的孩子,學會自愛~~